华中师大一附中

时间:2024-11-02 来源:

学校简介

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(简称“华中师大一附中”)前身为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,由潘梓年、赵君陶等著名革命教育家于1950年9月创建。1985年更为现名,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首任名誉校长并题写校名。

  学校现有高中、初中两个校区。位于中国光谷的高中部,占地396亩,学生约3500余人,专任教师346人,正高级教师8人,特级教师7人,名师工作室5个;位于洪山区的初中部占地约100亩,在校学生2000余人,专任教师139人。2015年秋,中央军委批准在我校高中校区设立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。

  学校育人理念先进。上世纪80年代首推“五·四零”方案,首建年级负责制,首提“把时间还给学生,把方法教给学生”的“两把”理念。90年代首开中学素质学分制先河,得到前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同志的高度评价,并在全国推广。进入新世纪,学校首倡培养学生关键能力,提出并践行“塑造强健身心、涵养卓越品格、培养关键能力”的育人观,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着重培养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,培养“胸怀天下、洞见未来、敢为人先、坚毅执着”的卓越品格,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、团队领导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。其素质教育探索之路广受好评,2018年,《关键能力导向的普通高中育人体系改革研究——华中师大一附中素质教育40年探索》荣获“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”;2022年,《新时代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》荣获“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”。

  学生多元优质发展。学校历年高考重点率、名校率、高分率均居省内榜首;国际奥赛各学科共荣获38枚金牌,涵盖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信息学等五大学科,名列全国中学榜首;科技活动硕果累累,有500多项科技发明专利认证,8次进入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决赛;体艺特长学生多次问鼎全国赛事,心理教育、德育内化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皆为全省首创并保持领先;国外名校录取率高,有较多海外大学直通项目。学校是众多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学校,学生后续学力充足,且经常在清华大学本科生“特等奖学金” 、北京大学“五四奖章”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“郭沫若奖”等高校奖学金评比中得到肯定。

  学校坚持“大爱办大教育”。在自身发展的同时,学校怀着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将自身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到教育力量相对薄弱地区。从上世纪90年代起,学校就开始承担各种教育帮扶任务:对省内国家或省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、武陵山、大别山、秦巴山、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(恩施八县市、郧阳、通山、蕲春、浠水、团风等地)进行教育帮扶;在新疆博乐市开设分校(2009年)并派出管理团队,成为智力援疆的一面旗帜;选派优秀教师赴藏支教(2015年);助力精准扶贫,结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——江西上犹县;常年承担省内外各种师资培训(影子培训等)。学校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,在省内外开设十余所分校成立“卓越联盟”,共生共赢,协同发展。每所分校都迅速成为当地名列前茅的学校,有力促进了区域内优势资源辐射,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。

  学校办学得到广泛认可。学校是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首批国家级示范校、中国大学先修课程(CAP)首批示范校、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、荣获全国“五四红旗团委”、全国中小学先进后勤学校;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、首批省级示范高中,湖北省人民政府唯一命名的“窗口学校”,高票当选“辉煌荆楚60名片”之一;是武汉市普通高中领航学校,系首批“武汉市群众满意中小学”;学校是国家“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基地”,开办并广泛参与海外“孔子课堂”,德国歌德学院“学校:塑造未来的伙伴”(PASCH)项目学校、中美“千校携手”项目学校、英国剑桥大学中国遴选中心、安生文教基会考试中心。

  目前,学校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中学的目标奋力前进。华中师大一附中将永远铭记“厚德 博雅 笃学 敏行”的校训,秉承“追求卓越”的华师一精神,努力培养身心强健、品格卓越和关键能力凸显的未来世界的引领者。建未来学校,办智慧教育,育创新人才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

历任校长

王自申校长

任职时间: 1950年-1952年

王自申,湖南湘潭人,中共党员,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首任校长。曾任湘潭县第一任教育局长、《新华日报》处长、北方大学语文教师等职务。任职校长后,强调以革命精神办学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,推崇教育应先调研、重基础、切实用。在教学方法方面,提出“讲课三部曲”,要求教师全面深入理解教材实质,力求讲授内容深刻、联系实际,同时,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,开启外派教师进修深造的先河。

邵达成校长

任职时间: 1952年-1958年

邵达成,江苏靖江人,中共党员,新中国教育理论早期开拓者之一。自抗日战争起,先后在靖江东兴、柏木举办乡村小学和区学,在华中建设大学(山东)、中原大学从事党的干部教育工作。新中国成立后,参与公立华中大学的改制等工作。任职校长后,努力转变学校教育理念,明确树立了以教学为主的思想,极力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,在全省中学首创教育研究室,首次在教师中发展党员,为工农速成中学向普通中学顺利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郎郡诗校长

任职时间: 1958年-1974年

郎郡诗,山东临朐人,中共党员,曾任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行政处副主任等职务。任职校长后,坚持以教学为中心,推行集体备课,研究教法改革,实行辅导班、辅导员制度;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全面发展,推进体育和文艺教学,坚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氛围;尊重人才,注重师资建设,着力培养骨干教师队伍。学校迅速跻身湖北省首批18所重点中学之一,跨入全省基础教育前列。

袁福校长

任职时间: 1974年-1984年

袁福,湖北宜昌人,中共党员,曾任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教导主任、华中师范学院二附中校长等职务。任职校长后,重视体育教育,促进了中学体育工作的进步;重视计算机教学,创办计算机室,开全省风气之先;积极推行教育改革,派教师外出进修观摩,学习施教的有效方法和经验,全面提高教学质量。学校被确立为湖北省首批两所重点中学之一,后跻身湖北省20所重点中学之一。

李水生校长

任职时间: 1984年-2002年

李水生,湖北黄陂人,中共党员,中学特级教师,全国优秀校长,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任职校长后,在全国率先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实验,实施“五·四〇”教学方案;在全省率先成立政教处,实行年级负责制。1996年在全国基础教育高中阶段首创“素质学分制”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两次视察学校,给予了高度肯定。

张真校长

任职时间: 2002年-2014年

张真,湖北仙桃人,中共党员,中学特级教师,中学正高职称,全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先锋校长,湖北省优秀校长,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,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。对学生德育工作卓有研究,独创“内化教育法”。任职校长后,提出“一主两翼”的发展战略,深入推进 “两把两重——探究式”教学改革,确立 “自主创新学习、多元优质发展”的办学特色。

周鹏程校长

任职时间: 2014年-2024年

周鹏程,湖北京山人,中共党员,中学特级教师,中学正高职称,博士生导师,首届荆楚教育名家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第十届国家督学,国家教材委员会历史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,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“组团式”帮扶工作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,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,教育部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导专委会委员,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。面对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任职校长后,提出“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”育人理念,在国内率先开展“塑造强健身心、涵养卓越品格、培养关键能力”三位一体的教育探索和实践,着力推动学校走向跨越式发展。

徐惠校长

任职时间: 2024年-至今

徐惠,湖北武汉人,中共党员,中学数学特级教师,中学正高级职称。扎根教学一线,深耕基础教育实践、研究和管理三十余载,曾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,湖北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,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,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。任校长后,面对学校重大转型,提出传承华一精神,秉承务实作风,践行教育强国,办一流名校,育创新人才,奋力书写华师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
文化标识


校 名

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(简称“华中师大一附中”)前身为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,由潘梓年、赵君陶等著名革命教育家于1950年9月创建。1985年更为现名,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首任名誉校长并题写校名。

校 徽

  校徽为正圆形,内圈正中上方的“H”是“华”字拼音首字母,斜影示永争第一的“1”字,圆圈示动感、活泼,与“H”组成“中”字。下方为学校科创中心大楼线条造型,1950为华中师大一附中前身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创办时间。内外圈间,上方为华中师大一附中中文汉字校名,下方为英文名称。

校 训

厚德 博雅 笃学 敏行

  ● 厚德   指道德高尚。出自《周易·坤》:“君子以厚德载物”,意为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。华中师大一附中以德立校,要求学生成才先成人,优学且厚德,做一个品德高尚、人格健全、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。

 

  ● 博雅 “博”指博学多闻,可谓学识广博,见闻丰富。出自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多闻曰博”。“雅”指才望高雅,可谓富有才学,享有声望,举止娴雅,不同流俗。叶圣陶先生说:“温文尔雅,正是学者的态度。”华中师大一附中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,要求学生科学人文并重,现代传统结合,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,成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、才华横溢的复合型人才。

 

  ● 笃学   即专心致志地学习。其典故出自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瑜传》:“济阳人马普笃学好古,瑜厚礼之。”华中师大一附中以优良的学风享誉社会,莘莘学子心仪神往。学校提出“把时间还给学生,把方法交给学生”,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,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,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。

 

  ● 敏行   古有“讷言敏行”一词。出自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君子欲讷于言敏于行”,意为说话谨慎、办事敏捷。校训取“敏行”一词,是因为华中师大一附中历来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学生要勇于实践,善于实践,在实践中服务社会,完善自我。


【华中师大一附中 】相关文章:

黄州区第一中学 2024-11-03

华中师大一附中 2024-11-02